Path,一款界面设计风格较为清爽优美,用户体验卓越的密友社交平台。Path在国内和台湾并不是特别知名的应用,但是它在美国App Store却获得压倒性的好评,5星评价达到1万条。这个由 Facebook 前员工创建的社交工具,在上线仅几个月之后,就拒绝了Google 1亿美元的收购提议。Path的好友上限只有150个,因为根据牛津大学进化心理学教授罗宾·邓巴的理论,人们能够应付的社会关系最大极限为150人,这被认为是人际圈可信赖人数的上限。现在的Path2.0时代,相比较1.0时代,仍然有着私密社交的功能,但是核心已经变成了个人日记,也就是说这种私密社交是建立在个人日记上的社交,换句话说。即便是没有好友,也可以用Path来记录下自己的生活。正如Path的创始人Dave Morin所说,Path的第二个阶段是要让人们在人生道路上“抓住所有体验”。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领略Path设计带给大家的精彩。

PathUI非常精细,在我看来可以用唯美来形如。熟悉Apps的朋友可能知道,在以前,AppsUI结构基本以分页+导航+过渡效果为主,这也是IPhone的标准界面。但是进入今年以来,一些手势操作,动画效果,侧边栏,全局显示,语音交互等等慢慢成为趋势。无疑Path的设计便是引领这些趋势的推动者之一。

Path的界面是以时间轴指示器+指针的动态滚动为主,帮你记录了所有的动态信息,当然你需要经过简单的注册流程。时间轴上的圆形图标代表自己的各种动作例如分享,交流,拍照。右边Face不用说,当然是当时的心情咯。我们可以注意到Face的种类不多,相对比于QQ那真是少之甚少。但是不得不说这几个Face基本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。弹出动画让我们的操作更加流畅。

当我们上下滑动时间轴时“时间轴指示器”会出现在右边,有点类似列表页的浮动的信息标签。

基于屏幕左下方的那个“+”号图标它是Path主要功能的承载着。点击它,6 个功能选项按钮随即弹出的动画效果, “+”, “X”的细节处理带给用户轻松活泼的感觉。让我们觉得这款Apps对细节的看中。

三屏模式左右滚动切换,界面的关联显示,强化了操作过程的连续性,不仅让用户单手就能进行功能界面切换,还使得信息展示更加直观,在交互和视觉的体验上都带给我们以完美。

6大功能项目包含了拍照,评论,分享音乐,记录地理签到,浏览和睡眠分享。其中睡眠功能可以说是一种概念上的突破,它摈弃了传统社交工具中在线,离线的状态控制。给人以一种清新和温馨的感觉。

分享地点好友界面相对比于微博,微信页面,让我们感觉到了制作团队细腻的设计。我们可以和分享微博一样的分享文字,地理信息;Im with功能有点像我们微博中的@,但是因为它是亲密社交型Apps所以我们也只能分享给最多4个好友。

分享照片的功能,可以让我们随时进行拍摄;值得我们注意的是Path还在拍照界面中为我们提供了原色、LOMO、黑白等多达10种滤镜特效。可见Path为用户考虑的非常周到。

 

让我觉得比较遗憾的是Path国内使用的人数相比较米聊或者微信实在是太少了;也就是在Path2.0以后才让这个软件火起来,但是能不能持久的确是一个问号;今年Path也退出了Android版本,希望它的path能更长更远一些吧。

 

By admin on 2012-09-13 16:53:00